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10年电力能源建设成就辉煌

2012-11-14
党的十六大以来,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,我国电力能源工业走过了辉煌的10年,为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一、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

  10年来,我国能源工业快速发展,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,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坚实、可靠、稳定的能源支撑。

  ——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实现翻番增长。2011年达到31.8亿吨标准煤,居世界第一。我国主要依靠本国能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,能源自给率保持在90%左右。

  ——原煤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。全国原煤产量由2002年的15.5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35.2亿吨,年均增长近2亿吨。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32亿吨,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90%以上,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。

  ——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由2002年的3.6亿千瓦,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10.6亿千瓦。10年新增装机容量是建国50多年总和的两倍。

  ——石油工业持续稳产。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在2亿吨左右,居世界第五。10年来,大庆油田保持原油稳产4000万吨。海上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,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海上大庆。

  ——天然气产业快速增长。2011年天然气产量达到1031亿立方米,居世界第六,10年来年均增长13%以上。

  ——能源运输体系基本形成。西煤东运、西电东送、西气东输、北油南运及连接周边国家的中哈、中亚、中俄油气管道都已形成,中缅油气管道正在建设,全国电网规模居世界第一。

  二、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

  10年来,人民生活用能在数量、质量上发生巨大变化,更多的城乡居民用上清洁、高效、便利的能源。

  ——人均能源消费水平10年翻一番。2011年为2.59吨标准煤,10年来年均增长8.4%,达到世界平均水平。

  ——人均用电、用气量快速增长。2011年人均水平分别达到3490千瓦时和96.5立方米,10年来分别增长了1.73倍和3.3倍。

  ——大力加强农村电力建设。实施中西部农网完善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,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,农村用电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,解决了3000多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。

  ——全面推进边疆地区能源建设。“电力天路”——青藏联网工程建成,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。新疆能源建设步伐加快,“气化南疆”、“气化北疆”工程先后实施。
        三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

  10年来,我国坚持绿色、低碳的发展理念,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,着力调整能源结构,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  ——水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。2011年,水电投产装机达到2.3亿千瓦,10年间新增机组接近我国水电有史以来前95年的总和。三峡电站全部建成,装机总量达到2250万千瓦,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。

  ——核电实现安全稳定发展。我国核电在运机组15台,装机容量1254万千瓦,保持安全稳定运行。在建机组26台,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。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,我国对境内在运、在建核电厂开展了全面严格的综合安全大检查。检查结果表明,我国核电安全是有保障的。

  ——风电装机快速增长。目前我国并网装机容量已经超过5500万千瓦,在较短时间内,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。

  ——太阳能产业迅速发展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快速达到300万千瓦,国内光伏市场有序启动,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,年产量占世界的60%,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超过2亿平方米。

  截至2011年底,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达到9%左右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.2亿吨、减排二氧化碳8亿吨以上。

  四、节能减排成效突出

  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,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努力实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。

  ——单位GDP能耗连年下降。“十一五”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近20%,在节约大量能源的同时,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4.6亿吨。

  ——积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。2006年以来,累计关停小煤矿产能5.5亿吨,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比重下降到20%;关闭小火电机组超过8500万千瓦,每年可由此节约原煤7500万吨以上。

  ——火电结构优化升级。在运火电机组中,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由2005年的不到一半,提升至2011年的76%。烟气脱硫机组占全国燃煤机组的比重达到90%左右。10年来,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下降50多克/千瓦时,基本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。

  五、能源科技装备水平显著提高

  我国大力推进科技进步,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自主创新,依靠科技力量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质量。

  ——煤炭开采及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。千万吨级煤炭综采设备投入使用,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0%以上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和60万吨级煤制烯烃项目建成投产。

  ——大容量、高参数、环保型发电机组广泛应用。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基本国产化。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、建造和运营能力。3兆瓦风电机组批量应用,6兆瓦风电机组成功下线。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能力全球领先。

  ——超高压、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实现国产化,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运,±800千伏直流和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均投入试运行。

  ——石油石化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。复杂油气区块勘探开发、提高采收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装置实现自主设计和制造。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建造成功。天然气长输管道的“心脏”电驱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国产化取得突破。LNG运输船和VLCC超级油轮实现“国轮国造”。

地区能源建设。“电力天路”——青藏联网工程建成,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。新疆能源建设步伐加快,“气化南疆”、“气化北疆”工程先后实施。          六、能源体制机制不断完善

  10年来,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,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,加强能源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,不断改善能源发展环境。

  ——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。煤炭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市场化,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。电力工业实现政企分开、厂网分离,极大释放了发电能力建设的活力。民间资本在新能源领域非常活跃,成为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  ——能源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。2012年10月24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《能源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、《核电安全规划(2011-2020年)》和《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(2011-2020年)》。先期,能源科技、煤炭、煤层气、页岩气、可再生能源(包括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四个子规划)、电力、天然气、炼油、煤炭深加工、油气管网、先进生物质能源化工等“十二五”专项规划都已发布或编制完成,科学的能源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。

  ——能源立法稳步推进。近年来我国出台了《节约能源法》、《可再生能源法》、《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》以及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》、《公共机构节能条例》等法律法规,能源法律体系不断健全。

  ——能源产业政策陆续出台。煤炭产业政策、天然气利用政策已经出台,炼油、煤炭深加工、煤层气、电力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政策也已陆续发布或正抓紧制订,对推动能源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。

  ——能源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。在核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、智能电网等领域发布了一批重要的行业标准,能源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。

  10年来,我国在能源领域坚持对外开放,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统筹两个大局,利用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。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,鼓励外国企业到中国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,煤层气、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,以及投资建设常规能源及新能源电站。我国能源企业遵循平等互惠、互利双赢的原则,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,对外投资合作开发能源资源,增加了全球能源市场供应。我国与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、消费国和国际能源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对话交流,推动建立合理的全球能源市场治理机制,共同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秩序。中国的能源发展,不仅保障了本国经济社会发展,也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和保持全球市场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上一页“中国水电之母”吉林丰满水电站将重建
下一页【访谈】十八大代表黄强:拓展电力消纳渠道支持新能源发展
版权所有:宁波新中电电气有限公司   浙ICP备10056300号